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记者评论

《水形物语》:上爱若水,无处不在

时间:2018-04-21    周韫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    访问量:

  4月2日晚,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在讲堂观众厅上映。影片在舒缓的旁白和精致的长镜头中开启,仿佛拉开童话的序幕,讲述起公主与人鱼相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剧本。哑女埃莉莎是一名清洁工,在实验室做着底层工作,除了画家邻居吉尔斯和黑人同事泽尔达,她几乎没有其他朋友。一天,一个大罐子被送进实验室,里面关押着从亚马逊带回来作为试验品的人鱼。实验室拉起高度警戒,安保头目理查德对人鱼实施残酷的折磨。埃莉莎发现了这一切,她开始接近人鱼,渐渐地与他产生了感情。在人鱼面临活剖之际,她不顾一切救出了他。怪物、冷战、政治冲突,成人化的表象之下,是一个单纯的童话内核。

  可这又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孩童幻想的童话那么简单,没有一个角色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一个单调的幸福结局,他们都是孤独的、残缺不全的。埃莉莎无法说话,只能在沉默中度过自己的大部分时光;吉尔斯的画不受赏识,一大把年纪还在为温饱奔波,同时作为同性恋,他还要饱尝失恋的痛苦;泽尔达的丈夫从不听她说话,只把她当保姆;就连冷漠残忍的反派理查德,也在一开始就被人鱼咬掉了两根手指,家人的爱也不能温暖他……这些角色群像为这个童话笼罩了一层暗黑的基调,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圆满,所有人都不过是时间的弃儿。

  人人都渴望完整,有的人因此异化,不择手段实现自己的利用价值,比如冷血变态的理查德;有的人却在原本疏离的世间寻找到了另外一个孤独的自己,仿佛灵魂来自同一个模具,他们合二为一,共同组成完整的崭新生命——比如埃莉莎和人鱼。他们跨越种族的人性之爱笨拙而浪漫,却将两人的缺陷一一填满。

  水,作为整部影片的灵魂,充当着男女主角交流的介质,不管是初遇时的逼仄水池,还是灵肉合一时的如泄瀑布,抑或是分别时的雨点缠绵,每一个镜头都充溢着水在流转。水波荡漾,宛如声带忘情的颤动,托起无法言说的话语,直达爱人的心。它没有形状,却无处不在,多与幽暗的色彩相搭配,显得浓稠、柔软而神秘,温柔地包容着一切,也承载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暗喻着主角的爱情与强硬的政治力量相对抗,却始终如水一般坚韧而深沉。

  影片的色调是毫不吝啬的大面积对比强烈的绿、蓝、红,分别象征沉重现世、人鱼和收获爱情后的埃莉莎,三种颜色交织出各式各样梦幻诡谲的场景,如同个人悲喜与荒诞现实碰撞交融,构成影片庄重而古典的艺术底色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颇具分量的感官冲击。

  除了画面,影片的配乐是另一个巨大亮点。电影原声由法国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操刀,这是他与导演吉尔莫•德•托罗的首次合作。电影开场的主题曲《The Shape of water》用音乐描述了水所象征的抽象情感,以流畅的竖琴开篇,仿佛牵引观众缓缓潜入涌动的深水;当低音提琴部圆舞曲节拍响起时,那种幽深的恐怖感全然消失,渗透出主角二人的甜蜜与欢愉;为了体现水的迷蒙与灵动,作者又用了手风琴等多种乐器的回响来营造这种奇妙氛围,为这个原本走恋爱程式的故事添色不少。

  上爱若水,无处不在,恰如影片结尾画龙点睛的那首诗所说——

  Unable to perceive the shape of you. 

  I find you all around me. 

  Your presence fills my eyes with your love. 

  It humbles my heart for you are everywhere.

  编辑:梅笑晗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