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晚,电影《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上映,打起了人与猿之间生死存亡的终极之战。
从叙事角度来看,影片的节奏有些偏于缓慢,故事的推进有些滞缓,但是作为《猩球崛起》系列的收官之作,本部影片依旧兼具了成功的商业性与深刻的反思性。影片一开始,通过字幕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故事的背景:时间从该系列的第一部“猿流感”爆发后的15年开始,猿的数量超过了人类,人猿的战争进入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这一部中,人类中出现了退化为动物智力的人,于是人类更加恐惧,并把这种恐惧转化为对猿类更残酷的屠杀,人猿关系便更加紧绷。
在影片的开始,猿族领袖凯撒采取的是退守政策,在坚守家园的同时也在寻找其它宜居的地方。然而,当上校领导的军队入侵凯撒的基地,屠戮了他的妻儿以及众多猿族子民,并把猿族抓入集中营,不仅在饮食上虐待,并且还强迫其从事严苛的体力劳动。亲人的惨死、血腥的屠戮、严苛的虐待,当猿族的命运被悬在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刀刃上时,凯撒内心的黑暗与仇恨被激起,于是他踏上了复仇之路。
人猿之战,一触即发。但同是迎战,人与猿却有很大的不同。正如上校对凯撒说的:“你的眼睛和人类几乎没什么不同。”“没什么不同”,意味着以凯撒为代表的猿族,在智力等方面,已经和人类无异了;但没什么不同意味着还是有些许不同的——为了保持人类的纯洁性,上校可以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但是凯撒却对此流露出悲伤与同情。上校的内心已经坚硬如铁,没有一丝温情;而凯撒的内心却有着阳春般的温暖,哪怕是对敌人,也尚存一份不忍之心。是什么区分了人与动物?上校说是语言、智力和思想,他说的对,但不完整——他忘记了人性。当猿也掌握了语言与思想之后,失去人性的人类,和内心柔软的猿族,谁更能称之为“人”?这个广阔的行星,到底应该是星球,还是猩球?
猿族首领凯撒,乍看似乎并不是一个杀伐决断果敢无畏的外向型领袖,相反,他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背负重担的“中年危机”。但也许正是这种慎重与责任感,让凯撒散发着一种超越种族的神性。人猿之战,实际上是人性之战。因为冰冷的复仇火焰,人类最终没能战胜猿族;因为温暖的人性之光,凯撒完成了猿族的使命。通过猿族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人类对异族的冰冷与残酷,狭隘的种族主义蒙蔽了人性之光。失去同情心的人类是残酷的,疯狂的,可怕的,也是悲哀的。影片中人与猿的冲突,其实亦是人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体现,而人猿之战的结局告诉我们,上帝永远偏爱拥有人性的一方。当人类的目光狭隘到拒绝一切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抵触一切异类,从而失去了对其他文化、其他种族的尊重与包容时,人类真的还能在这个星球上继续前行吗?
人猿之战,其实是人性的战争。这个蓝色的行星,最后到底是星球还是猩球,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保留那份最柔软的人性。《猩球崛起》的收官之作已出,但它带来的思考,依旧在急切地追问着答案。
编辑:槑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