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动报道

管理服务

嘉宾访谈

记者评论

媒体视角

讲堂公告

志愿服务

合唱团动态

剧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记者评论

《木星之卫》:关于信仰与人性

时间:2017-11-05    谭卓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硕士生)    访问量:

  时值2017欧盟影展热映期间,10月28日下午,匈牙利电影《木星之卫》在讲堂观众厅放映,导演尝试用科幻片的手法探讨目前最热的难民问题,探讨人性与信仰的困境。

  故事从难民营糟糕的环境开始,发黄的被单、充满污渍的墙壁、狭小的房间、毫无生气的面孔、陈旧的手术台,消毒水和难民营腐朽的气息都扑面而来。医生斯特恩在一个平常的下午走进手术台抢救刚刚被枪击的难民雅利安,却恐慌而惊奇地发现,雅利安获得了“飞翔”的能力。斯特恩在短暂的惊吓后感觉这是他的绝好机会,获得这个少年,利用他的飞翔超能力去为自己赚钱,然后去偿还自己手术过失的官司,拿回行医资格证。与此同时,边境警察也开始追捕雅利安。

  前半段的斯特恩是市侩的、麻木的,甚至是有些卑鄙的,利用与欺骗同时进行,雅利安却纯洁得像一只羔羊,对世事一无所知,纯粹得信赖着斯特恩的一切。随着斯特恩一次一次利用无辜的雅利安做一些只顾自我利益的事情之后,雅利安终于决心离开。然而因为一起难民恐怖分子的炸毁地铁的计划牵连到了雅利安,受伤的雅利安无奈再次飞上了天空,在一栋高楼的楼顶无可奈何地等待。

  斯特恩曾经形容雅利安是“天使”,在爆炸事件之前,“天使”也是他赚钱的工具,就像他不觉得自己酒后做手术致病人死亡有罪一样,他也不曾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麻木和无知。爆炸像一颗原子弹触动了斯特恩内心的转变,但这转变是和雅利安长久相处的发酵分不开的。斯特恩决定抛弃一切去保护雅利安,这段逃亡的经历让人们不免想起来《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诸多片段,两个亡命天涯的人,心里却比从前的任何时刻都充满对对方的信任和温情。

  其实这部影片还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例如少年的每一次漂浮,都将人类的视点从地面带向天空,然而天空也不是最后的栖息地,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大地上。“天使”的这个概念,除了很多影评中提到的飞翔能力,与之更相配的是雅利安“天使”一般洁白的内心。少年不谙世事,不沾染酒精,不卑不亢,却容易相信他人,这是一种柔弱的纯洁,需要世界去呵护,最终如愿以偿,边境警察最终也放过了这位“天使”。“天使”一词,因为有着极强的宗教背景,使这部影片无疑沾染了明显基督教色彩。欧洲的难民的现实主义题材加上欧洲基督教这个背景深厚的历史题材,使得整部影片有一种撞色的美感。斯特恩原本并无信仰,却在人性的强烈对比和碰撞中找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自己。所以,也许并不仅仅是信仰拯救了斯特恩,而是人性拯救了人性。

  从拍摄技巧方面来讲,那强金属的带有回声感的紧张的音乐,使得雅利安的每一次漂浮都撰住了观众的心脏。长回旋镜头很美,观众感觉仿佛是自己在天空中——此点是许多影评津津乐道的地方。除此之外,在主人公的左后方拍摄的视角让人想起《人类之子》《索尔之子》等影片的拍摄风格。

  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作为结束吧,“在历史的伤痛中,无人能够幸免”,那么,在人性的冲击下,也无人能够逃脱自己内心的拷问。信仰与人性相加,斯特恩终究找回了更加纯粹的自我,即使结局是死亡。

  编辑:槑槑

友情链接


     关注讲堂微博


     订阅讲堂微信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 维护支持
售票时间 上午9:30 - 13:00 下午15:00 - 19:30 活动咨询电话:010-62768588 62752278
Copyright © 2021 pkuhall.pku.edu.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