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当年的攀登者们,还是电影《攀登者》,都无法回避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要两次攀登珠峰?登顶成功的背后有哪些意义?甚至有人会问:“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要去攀登珠峰?”
这是一段渐行渐远的传奇,一个关乎领土主权与国家荣辱的真实故事。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影片中,中国登山队1960年从被登山者称为“死亡之路”的珠峰北坡登顶。登顶过程中,恶劣的气候与复杂而险峻的地形让人心生畏惧,中国登山队简陋的装备显得不堪一击,老队长牺牲、曲松林冻伤脚掌,但这都没有让登山队员们却步,他们奇迹般登上顶峰,只是遗憾地未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丢失了“证据”的登顶,不被国际承认,中国因此长期被西方媒体戳脊梁骨。为此,方五洲、曲松林等人经历了长达15年的内心煎熬。终于,1975年,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一批年轻的登山者们再次挑战世界之巅。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他们将国旗与觇标插在了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处。用当今的眼光看这两次攀登珠峰的过程,实属一个奇迹,因为当时的新中国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百废待兴,经济状况、综合国力远远无法与今天相比。在这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血肉之躯登顶,反映了当初攀登之艰辛、国人为国奉献之决心。
影片内容真实生动、感人至深。既有登山队员之间和谐相处的幽默片段,也有数不尽的感动、辛酸、悲痛,以及许多异常沉重的牺牲。登顶成功的背后意义何在?为了荣光!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抵挡攀登者集结前行的力量!“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山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一份的国土是这些勇士、战士们挣来的!建国70周年,所有的功绩对中国人来说都来之不易。现在的中国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正是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在负重前行,为我们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暴雪”“寒风”甚至是“雪崩”,登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这种顽强的精神、爱国的品质值得所有国人学习并为之钦佩!
“人为什么登山?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
其实,除了打消外界的质疑之外,攀登珠峰还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唤醒我们对于未知进行探索和挑战的精神。借用方五洲的话来说,就是“人类注定要走向未来的,大洋深处,喜马拉雅,甚至是外太空,我们就要在这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当中,走向未来,所谓沧海桑田,正是地质构造之伟力所在。”这部《攀登者》带着满满的诚意向共和国的攀登英雄致敬,也留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空间。
编辑:张珏